磷酸铁又名正磷酸铁,分子式 Fe PO4,理论密度为 2.74 g·cm-3,在自然界以蓝铁矿的形式存在。磷酸铁可以带不同个数的结晶水形成不同的水合物,如二水磷酸铁、三水磷酸铁、八水磷酸铁等。其中二水磷酸铁最为普遍,为白色、粉红色或淡黄色粉末,除了硝酸之外它难溶于其他酸,几乎不溶于水、醋酸、醇。磷酸铁具有许多不同的结构,包括异磷铁锰矿、单斜、a-石英结构、斜方和无定型等[1]。在 Li Fe PO4电池中,Fe PO4是 Li Fe PO4的脱锂产物,两者的结构相似,它具有异磷铁锰矿的结构,属于正交晶系,其空间点群为 Pnma,晶胞参数为 a=9.8142 Å,b=5.789 Å,c=4.7820 Å。
磷酸铁是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重要前驱体。在催化剂、饲料添加剂、涂料、陶瓷釉料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。还有研究将磷酸铁包覆在三元材料颗粒的表面,可以防止三元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,对长时间充放电过程中过渡金属离子的溶解起到仰制作用,从而改善三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。
磷酸铁作为制备磷酸铁锂的重要前驱体,其品质严重依赖于本身的铁磷比。如果铁过量,磷酸铁的颜色将会呈现暗黄色;磷过量时,颜色将呈现为灰白色或者暗灰白色。因此,在磷酸铁的制备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磷酸铁的铁磷比。一般要求产品中的 Fe/P摩尔比稍稍小于 1,如 0.96-0.99。
磷酸铁的工业生产已有多年历史,通常采用三价铁盐或二价铁盐为原料,加入磷酸或磷酸盐,配成混合溶液,再用碱溶液沉淀制得。
一种典型的方法是:以廉价的 Fe SO
4·7H2O 为铁源,配成水溶液后,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酸化,加入过量的双氧水(H2O2)将 Fe2+氧化成 Fe3+,再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磷酸或磷酸盐,用氨水调 p H 值,使 Fe3+和 PO43-结合生成沉淀,再经洗涤、老化、烘干制成
结晶态 Fe PO4·2H2O,也可进一步脱水制成无水 Fe PO4。
另一种方法是:以廉价的 Fe SO4·7H2O 为铁源,配成水溶液,称为溶液一;将磷酸氢二铵和双氧水配成混合水溶液,称为溶液二;将溶液二快速滴入溶液一中,双氧水将Fe2+氧化成 Fe3+,体系中自动形成合适 p H 值的缓冲溶液,使 Fe3+和 PO43-结合生成沉淀,
再经洗涤、老化、烘干制成结晶态 Fe PO4·2H2O,也可进一步脱水制成无水 Fe PO4。
以上两种制备工艺都是间歇操作工艺,制备条件控制不够严谨精密,操作繁琐、复杂,不易自动控制,产品一致性较差,生产能力较小,成本较高,急需改进。雷敏等曾经报道用 Fe(NO3)3、H3PO4、NH3为原料,通过控制结晶技术合成球形Fe PO4·x H2O 前驱体,也可用 Fe2(SO4)3代替 Fe(NO3)3来制备。该方法可连续规模生产,产品为规则的球形,易于洗涤,一致性好。
连续工艺特别适合于磷酸铁前驱体的规模经济生产,工艺简化,易于自动控制,产品一致性好,成本降低,生产能力增大。因此,连续工艺是磷酸铁前驱体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。
此外,人们在磷酸铁新工艺和新产品研制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。Pbca Song Y等以磷酸和氯化亚铁为原料,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二水磷酸铁。郑俊超等系统地研究了制备过程中 p H 对 Fe PO4·x H2O 的影响。彭春丽等研究了不同的溶液浓度对
Fe PO4·x H2O 的影响。彭忠东等研究了表面活性剂 PEG 对前驱体 Fe PO4·x H2O 形貌的影响。董虹等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、溶液 p H 值、滴加速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。应皆荣等将二价铁盐与磷酸或者磷酸盐配制成混合溶液,以空气为氧化剂,用碱性沉淀剂调节溶液 p H 值,制备出 NH
4Fe2(OH)(PO4)·2H2O,然后将其在空气气氛下煅烧,得到电池级无水磷酸铁,用空气为氧化剂进一步降低了成本。娄晓明等以 Fe(NO3)3·9H2O 为铁源、H3PO4为磷源、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,在 100℃水浴条件下合成了自组装的 3D“微纳结构”的 Fe PO4·2H2O 纳米材料。伍丽萍等以
Fe SO4·7H2O、H3PO4、H2SO4、H2O2、NH3·H2O 为原料在低温醇水体系中合成了纳米级的磷酸铁,系统研究了醇水比例、反应物浓度、反应时间、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磷酸铁颗粒粒度大小的影响。陈召勇等采用氯化铁、硫酸亚铁、硝酸铁等多种铁源及磷酸二氢铵、磷酸、磷酸铵等多种磷源通过沉淀法制备出了多种磷酸铁,研究了不同铁源及磷源选择对磷酸铁前驱体形貌的影响。张宝等以硫酸亚铁、磷酸二氢铵、双氧水、氨水通过液相法制备出了Fe PO4·2H2O,研究了双氧水的加入量、溶液 p H、反应温度及搅拌强度对 Fe PO
4·2H2O性能的影响。张军等用工业级的硫酸亚铁和磷酸二氢铵分别为铁源和磷源,双氧水作为氧化剂、氨水作为碱性沉淀剂,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出不同粒度大小和形貌的磷酸铁前驱体。李文升等以硝酸铁、磷酸、氢氧化钠为原料,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出了高振实密度的 Fe PO4·x H2O,研究了反应温度、时间、p H 值对磷酸铁的影响。杜瑜敏等在制备磷酸铁过程中加入了一定含量的氧化石墨烯,制备出氧化石墨烯复合的磷酸铁。Fan等、Li等、Zhan等也制备出了石墨烯复合磷酸铁。这些研究工作都为工业生产的工艺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但有些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,不适合工业化生产。
以上内容出自:孙少先 新型磷酸铁前驱体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